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92

唐厚孜这回写的是“经世致用”,是口问那天考官问他的两问之一,当时时间仓促,唐厚孜顾不得细想,回来自己不满意,这回文章里仔细写了写。

他大概是吃着了文平理高的甜头,这回同样是文藻平实,通篇详实举例,说文人读书应该琢磨如何治事、如何济世,去读实用的书,让懂得各行各业门道的人,去管各行各业的事儿。

“我在文社跟着几位兄长们会友,常听他们谈论国事,就知晓了道理。”

唐厚孜含糊带过去了,心里有些虚,忍不住地望向荼荼。

经世致用是道老题,他熟知道理,但也只能把道理落在纸上,他自己是举不出那么多详实的例子的。

像不务农会怎样,唐厚孜只知道会没粮食,仓禀不实,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了,礼义廉耻就落下了,作奸犯科的人就多了。

不经商又会怎样,商通四海,叫天下财货流转,商不出则三宝绝,谁也富裕不起来。

各行各业皆有用,为上者要善于用人,让懂农的人管农务,懂商的人打理商署,读书要经世致用,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,爱好什么就去学什么,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。

——可还有呢?再往远想,会影响什么呢,唐厚孜就想不出了。

他那篇文章里起码一半的深奥道理,都是妹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的。

荼荼脑子里不知怎么那么多新鲜东西,乍听道理并不深,却是环环相扣,仿佛从一人到人人、从一户到一乡、再到一城一国,全是连在一起的,掌权者与百姓上下同欲,群而不党,才能成就国富民强。

这些,全是唐厚孜自个儿想不到的。

唐厚孜再循着她的道理,去《太平御览》那套书里翻找,找出里边与道理相关的史料,堆在文章里,假装是引古论今以史为鉴。

整篇文章看似观点新颖,其实是荼荼的观点;看似例证详实,其实都是先人所言。他汇总了各家之言,最后只提出了几段自己的见解。

写得了这篇集大成的文章,唐厚孜特别惊喜,却也心虚得厉害,他从没写过这样的文章,文章末尾附上的史料出处,竟整整列了一页。

这……不是抄吗?

爹和牧先生、叶先生却都啧啧称奇,夸这文章作得不错。

唐荼荼冲哥哥眨眨眼睛,埋头吃饭。

这是后世的资料搜集大法,写论文时,搜集原始资料是最重要的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